• 谷歌scholor
  • 观点:3002

  • PDF下载:11

补骨脂DCM提取物对农业害虫的化学成分及杀虫活性研究

莫妮卡古普塔1, Aditi古普塔1和Sudhakar古普塔1

1可爱职业大学化学系,旁遮普邦,印度,144806。

DOI:http://dx.doi.org/10.12944/CWE.8.2.18

用DCM提取的挥发油进行杀虫活性测定补骨脂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棉铃虫对棉铃虫蛹的拮抗作用。在24±4°C和68±5% rh,在黑暗条件下。将干燥的植物种子的DCM提取物进行柱层析,然后用cleventer型装置进行水蒸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这些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并测定了其杀虫活性。油中的主要成分补骨脂分别为甲苯、-蒎烯、l- -蒎烯、-蒎烯、3-蒈烯、柠檬烯、-萜烯、萜烯、-桑托利纳醇、4-萜烯醇、环己烯、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石竹烯、-石竹烯、thumbergene。以1%、5%和10%浓度对农业害虫进行了死亡率测定。精油。从补骨脂对叶蝉蛹有较强的毒效。发现杀虫活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使用植物提取物作为杀虫剂,是可生物降解的,不会留下有毒残留物,可以改善作物和人类健康。

补骨脂;蝶形花科;Epilachna昆虫;死亡率

复制以下引用这篇文章:

补骨脂DCM提取物对农业害虫的化学成分及杀虫活性研究。Curr World environment 2013;8(2) DOI:http://dx.doi.org/10.12944/CWE.8.2.18

复制以下内容以引用此URL:

补骨脂DCM提取物对农业害虫的化学成分及杀虫活性研究。世界环境杂志2013;8(2)。可以从://www.a-i-l-s-a.com/?p=3900


下载一篇文章(pdf)
引用管理器
发布历史


文章出版历史

收到: 2013-03-12
接受: 2013-05-05

介绍

补骨脂L。是一个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药用植物。合成了呋喃香豆素、异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苯丙类化合物。1 - 2这些化合物主要用于治疗白皮病、麻风病、牛皮癣和皮肤炎症性疾病。3.综述表明,它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保肝、抗氧化和抗蠕虫等重要活性。4杀虫活性是由于次生代谢物的存在。野生种群在医学上很重要植物表现出高的幼苗死亡率和植物种群由于不加区分和非法采集,以及栖息地的破坏,数量迅速下降。因此,该物种已被列入濒危植物名录。5 - 6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挥发油对农作物害虫的杀虫活性。与传统药物相比,草药治疗疾病的多样性、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近年来在世界各地使用的草药受到了更大的关注。正在开发一种合理的方法来使用药用植物作为杀虫剂。杀虫活性是由于活性分子的存在。7

材料和方法

收集和识别

植物的种子补骨脂均购自查谟地区一家货真价实的种子商店,由印度查谟大学的Rajesh Manhas博士鉴定。

提取

种子在室温下干燥7天,粉碎后用DCM进行索氏盐化,得到粗提物,然后用柱层析法和1:1 Pet提取油。醚:DCM用cleventer型装置进行水蒸馏,得到精油。精油保存在4⁰C冰箱密封玻璃器皿中,待处理使用。8

萃取油的GC-MS分析

使用Varian 4000 GC-MS/MS对含油馏分进行分析,发现了以下成分:
图1 图1:来自
DCM提取物精油

点击这里查看图

杀虫测试

将提取的精油以三种不同浓度(1% v/v, 5% v/v, 10% v/v)溶于蒸馏水中。我。

昆虫测定

这只Epilachna昆虫是在野外采集的,由可爱专业大学动物学系的昆虫学家Sudhakar Gupta博士鉴定。

接触毒性法测定杀虫活性

小麦的叶子从地里取出,洗净,晾干,然后在各自的精油百分比(即1%,5%,10% v/v)中浸泡两个小时,然后在控制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让10只昆虫在每个罐子里以这些叶子为食。对照皿中分别有DCM、蒸馏水和无溶剂,持续72小时。在治疗3、4、7和12 h后评估死亡率。死亡率计算按阿伯特公式进行校正,以控制死亡率9

Mc = (Mo-Mc/100- me) * 100

结果与讨论

对照实验表明对这种昆虫没有毒性。研究结果如下:
图2 图2:显示死亡率
结实虫蛹的形态

点击这里查看图
表1 表1补骨脂的毒性
农业昆虫精油

点击这里查看表格


补骨脂显示出较强的毒力。

确认

作者感谢IIIM查谟的Ravikant Khajuria博士进行GC-MS分析,感谢查谟大学的Rajesh Manhas博士进行植物鉴定,感谢LPU实验室设施。

参考
  1. Abhyankar G., Reddy V.D., Giri C.C., Rao K.V., Lakshmi v .S., Prabhakar S., Vairamani M., Thippeswamy B.S. and Bhattacharya P.S., Phytochemistry。, 66, 2441-2457, 2005。
  2. Boardley M., Stirton C.H.和Harborne J.B.,非洲。物化学。系统。生态。, 14,603 - 613, 1986。
  3. 查达,《印度的财富》《原材料》,第八卷,296-298页,1985。
  4. Uikey s.k., Yadav a.s., Sharma a.k., Rai a.k., Raghuwanshi D.K. and Badkhane Y.,国际植物医学杂志,2、100 - 107年,2010年。
  5. 张志强,马穆杜扎法,环境放射性学报。, 113, 142-149, 2012。
  6. 王志强,王志强,王志强,等。工厂。, 30, 345-351, 2008。
  7. 引用本文:王志强,王志强,王志强,王志强。制药。Res。2(5), 177 - 180年,2010年。
  8. Sukari m.a., Rahmani M., Manas A.R. and Takahashi S., Pertanika。, 14(1), 41- 44,1992。
  9. Mostafa M., Hossain H., Hossain M.A., Biswas P.K. and Haque M.Z., Journal of Advanced Scientific Research.,3(3), 80 - 84年,2012年。
Creative Commons许可
这个作品是根据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