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歌学者
  • 意见:3613

  • PDF下载:1662

印度城市住区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发展的框架

Shuvojit Sarkar1*和T. K. Bhattacharyya2

1印度新德里规划与建筑学院建筑系。

2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Jadavpur大学建筑系。

DOI:http://dx.doi.org/10.12944/CWE.10.1.15

在1992年在里约峰会之后,各种尺度(全球/国家/地区/地方)在各种尺度(全球/国家/地区/地方/地方)的努力占据了可持续发展指标领域的努力。然而,在1992年的里约峰会之后,重点是其各种方面的一个或全部。然而,印度有落后于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发展和印度城市的审查中,迄今为止迄今为止最全面的数据库审查,以跟踪指标的努力。若干国际机构和各国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方面的举措审查虽然提供必要的指导,但最终框架需要解决印度环境中的城市可持续性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在印度城市住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开发一套宏观和微观水平的指标。它涉及推荐一种方法,方法和结构框架,用于导出在各种级别的指标集中,专注于城市定居点的资源动态。遵循基于域的分类,其中域已根据基本基础识别,基于基本自然,并建立在资源中。此外,对于每个领域的环境可持续性决定因素已经认识到,基于它们已经确定了多级指标,目的是更大的居住能力和生活质量。在与利益攸关方的参与下,在地方一级的国家一级和行动计划中评估政策的指标的评估方向。

环境可持续性;城市居民;框架;指标;宏观层面;微观层面

复制以下引用这篇文章:

印度城市住区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制定框架。Curr World environment 2015;10(1) DOI:http://dx.doi.org/10.12944/CWE.10.1.15

复制以下内容以引用此URL:

印度城市住区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制定框架。2015;10(1)。可以从://www.a-i-l-s-a.com/?p=8155.


下载文章(PDF)
引用管理器
发布历史


文章出版历史

收到: 2014-12-10
公认: 2015-01-08

介绍

背景研究 审查可持续发展指标倡议

Several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agencies across the World have been working towards formulating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various levels sinc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t a major impetus after the ‘Brundtland Commissions’ Report in 1987. A review of the indicator initiatives across the world gives an insight into their conceptual approach, structural framework, aspect of sustainability focussed and the outputs in terms of policy response or action plans. The reviewed major indicator initiatives, which have provided a relevant direction and guidance for the present study, have been discussed here in brief. The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指标系统(1996-2006年)是以监测和执行《21世纪议程》为基础的,重点是国家一级的可持续性的所有方面。它基于主题和副主题的灵活政策导向框架,通过整合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支柱(社会、经济、环境和体制),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多维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指标为国家一级的政策制定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发组织)指标(1993年)的重点是国家范围内可持续性的环境问题,其结构是压力-状态-反应(PSR)框架,并已成为环境报告中使用最广泛的指标框架。其结果是一套定义明确的、可衡量的、与政策相关的环境指标,按特定目的分为若干类别,这是一种认识到不存在一套通用指标的逻辑方法;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一个指标集是最终的或详尽的,需要定期改进。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人类住区中心(生境中心)指标(1996年)的目标是按照以政策为基础的框架和以行动为导向的指标系统实现“生境议程”的目标。他们现在关注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城市住区住房和住房问题之外的所有三个方面,并特别关注千年发展目标(特别是改善贫民窟居民)。《欧洲共同指标》(Ambiente Italia, 2003年)准备使用一套基于主题框架和自下而上方法的指标,以帮助地方当局监测其在地方一级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进展。UECIQES China(1989)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倡议,它建立在以目标为基础的地方一级城市地区环境保护框架上。它是一种以奖励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对城市环境绩效进行评估的制度,增强各级政府部门对城市环境保护的责任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发组织)指标(1993年)的重点是国家范围内可持续性的环境问题,其结构是压力-状态-反应(PSR)框架,并已成为环境报告中使用最广泛的指标框架。其结果是一套定义明确的、可衡量的、与政策相关的环境指标,按特定目的分为若干类别,这是一种认识到不存在一套通用指标的逻辑方法;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一个指标集是最终的或详尽的,需要定期改进。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人类住区中心(生境中心)指标(1996年)的目标是按照以政策为基础的框架和以行动为导向的指标系统实现“生境议程”的目标。他们现在关注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城市住区住房和住房问题之外的所有三个方面,并特别关注千年发展目标(特别是改善贫民窟居民)。《欧洲共同指标》(Ambiente Italia, 2003年)准备使用一套基于主题框架和自下而上方法的指标,以帮助地方当局监测其在地方一级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进展。UECIQES China(1989)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倡议,它建立在以目标为基础的地方一级城市地区环境保护框架上。它是一种以奖励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对城市环境绩效进行评估的制度,增强各级政府部门对城市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结构框架

结构框架是指标概述的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各地不同的指标倡议发展了各种框架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不同于可持续发展的不同方面的重点、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它们突出需要监测的主要问题的方式,以及为评估可持续性状况和为决策提供必要投入选择指标的标准。上文讨论的主要指标倡议中所述的几个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常用框架在此进行了简要审查,以便为选择本研究的结构框架提供必要的投入:

基于策略的框架

以政策为基础的框架的基础是编制主要社会目标的全面清单,并制定指标来衡量实现这些目标的进展情况。这种指标来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社区对某一特定领域的关注,目的在于制定城市战略和政策。人类住区中心的指标方案和随后的全球城市观察站是根据这一框架拟订的。

主题和索引驱动框架

主题/指数驱动的框架通过建立广泛的主题和子主题(如宜居性、可持续性、紧凑型城市、生态城市或良好治理)发挥作用,这些主题和子主题通常是多层面的,涉及具有不同指标的不同方面,或者可以表示为人类发展指数等指数,城市发展指数或指标的线性组合。它们不针对特定的政策目标,也不一定与战略相关。主题框架一直在制定《荒漠化公约》和欧盟共同指标

因果框架(压力-状态-反应框架)

由经合组织(2004)开发和推广的压力 - 国家响应框架因环境报告国出现为环境报告最广泛使用的指标框架。PSR框架通过引入涵盖人为压力的指标的原因和效应关系的概念,对环境,环境状况,可能进行的反应来表示,PSR框架在环境指标开发中提前。例如有效的排放2由于人类活动是一种环境压力指标,全球气温上升是一种环境状态指标,全球、国家或地方各级的各种行动,如碳税、植树等,都是响应指标。PSR框架的优点之一是它关注对环境问题的反应,而这些问题在指标研究中往往被忽视(澳大利亚,1998)。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DPSIR)框架是PSR框架的扩展版本,由欧洲环境署(EEA)和欧洲统计局(Eurostat, 1997)采用。驱动力是人口、城市化、生活方式、经济状况、贫困等压力的主要原因PSR框架所基于的底层基础有两个主要的限制。首先,很难将一个指标归类为一种压力、一种状态或一种反应,因为观察者的关注点可能会因潜在目标而改变。这个指标在一个角度上是一种压力,在另一个角度上可能是一个国家,在第三个角度上可能是一种回应(澳大利亚,1998年)。例如,住房是土地使用的压力指标,是建设领域的状态指标,是对无家可归者的响应。其次,压力、状态和响应/影响机制是复杂的,不能被孤立成单一的因果关系。原因和结果之间可能存在联系。最初采用的因果框架(DSR模型)用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指标的制定,后来由于认识到其局限性而被放弃,特别是由于它缺乏对政策的关注而被发现不适用于经济和社会指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996年)。为了克服上述局限性,世界经济论坛(WEF)开发的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I)使用了修订版的PSR,其中除了PSR之外,还增加了两个额外的组成部分:人类脆弱性和全球管理(WEF, 2005)。北九州倡议是另一个这样的例子,其中修改的PSR框架没有孤立因果关系,并包括人类系统应对环境变化的脆弱性(Dhakal, 2002)。

系统框架 - 扩展城市新陈代谢模型(EUMM)

纽曼等人开发的扩展城市新陈代谢模型(Eumm)。(1996)澳大利亚的报告(澳大利亚环境指标人类住区,1998年)将城市解释为动态城市系统(人口动态,经济,工业,基础设施,运输,机构,联系),这些城市需要关键资源的投入(土地,水,能源,人口,金融)被吸引到城市流程中,并将其转化为理想的居住地产出或服务(就业,收入,健康,教育,住房,服务,社区生活的可用性)和废物(固体废物,污水,空气污染物,噪音)。系统的理想变化是提高宜胜和废物的减少。Eumm与可持续发展的范式紧密对齐,未来导向,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不同维度的目标和联系是明确的(澳大利亚,1998;牛顿,2001)。

基于性能/目标框架

该框架基于结果导向的指标体系,能够在机构管理和问责、战略规划、经济发展计划评估、客户满意度和城市竞争力的背景下,为建立和评估公共部门目标和指标提供数据。《中国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报告》(1989)建立在以目标为基础的框架上,通过基于奖励的激励机制对城市环境绩效进行评估,增强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感。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印度的城市住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开发一组指标。

研究目标
  • 建议一种发展以城市住区资源动态为重点的多级指标集的方法
  • 为在国家/城市层面的环境报告中,在印度开发一套核心指标。
  • 制定一套额外的指标,在微观层面(社区层面)评估城市生态系统,并克服地方层面的数据可用性挑战。
  • 确保指标充分涵盖印度环境中的所有主要城市环境问题
  • 在可能的情况下,确定每个指标的相关数据来源
  • 以国家一级的政策和地方一级的行动计划的形式,确定适当解释指标结果所需的基线信息。

研究范围

本研究重点是城市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问题的仍然超出了范围。然而,除了物理环境之外,这些地区可以在必要时适当地考虑适当的环境效果。

方法 概念上的方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广泛和多方面的概念。布伦特兰委员会(布伦特兰委员会,1987年)对可持续发展的最普遍定义是:“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这个定义的修改版本,使其适用于城市环境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一个城市发展满足目前城市居民的环境需要在不影响非城市居民和未来几代人的能力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受环境的影响”(日本教育部,2002)。因此,为了城市住区的环境可持续性,需要监测住区的内部环境及其在满足居民基本需要的同时将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成功情况;以及定居点通过资源使用和废物输出对更广泛的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环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目标,我们确定了以下两个主要目标:a)自然环境的生态恢复力-保持自然资源的平衡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更新能力。b)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充足和安全住房和有效基础设施的节能住区。为实现上述目标,研究重点是制定指标体系,完成以下任务:
  • 来评估环境状况
  • 向政策制定者提供必要的投入
  • 跟踪环境的变化,并对环境政策进行绩效审查
  • 通知公众关于环境状况并提高意识
本研究的重点是制定一个指标集,在可行的范围内满足以下特点:
  • 多级指标
a)核心指标-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具有现有数据和专家意见的一套共同指标;b)其他指标——与当地有关并有公众参与的一套具体指标
  • 决策者和公众易于理解
  • 自下而上的方法和多利益相关者参与
  • 政策响应和行动计划导向
  • 分析声音
  • 定量和定性指标的混合
  • 可用可靠数据量化

结构框架的选择

审查可持续发展指标发展中的主要结构框架提出了通知,无论系统框架优势在因果关系和主题方面,特别是在环境指标的发展中,它还没有探索。澳大利亚环境指标人类定居点是使用Eumm型号(澳大利亚,1998)发现的指标研究中的唯一文献。系统方法与基于策略的方法不同,从城市或环境系统的简单但明确的物理模型或系统图开始,各个演员在其中操作和在其中划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通过扩展的城市代谢模型,也已经解决了城市指标开发的PSR框架的局限性,这使得居住能力的概念并加强了改善环境结果的规范性概念。Eumm与可持续发展的范式紧密对齐,未来导向,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不同维度的目标和联系是明确的(澳大利亚,1998;牛顿,2001)。因此,对于本研究,基于的系统框架扩展城市新陈代谢模型(EUMM)由Newman等人(1996)开发,已被采用,并根据研究背景进行了修改。EUMM认为城市是需要原始资源投入的系统,这些资源通过城市过程中的各种力量转化为宜居产出和废物产出。该系统的理想变化是减少资源使用,提高宜居性和减少浪费。EUMM的组成部分如下所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已在图1中解释:

资源投入

城市住区运作所需的原始投入一般来自自然资源- -土地、空气、水和能源(来自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食品、饮用水、建筑和工业用材料、运输用石油等都是从这些自然资源中获得的。

城市住区动态

人口增长和空间分布是城市活动、资源利用强度和环境影响的主要决定因素。各种经济和工业活动、提供基础设施、运输设施和联系、体制和文化设施都是在城市住区维持人口所需的各种动力,从而消耗资源和产生所需的产出和废物副产品。

宜家

它是一种城市定居点的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由清洁健康的自然环境(空气质量,水质,城市绿色)和可持续的物理建筑环境(访问适当的住房和高效基础设施)等参数管辖拥有各种经济和社会因素,如就业机会,负担能力,更好的健康和教育设施以及互动和安全的社区生活。

浪费输出

各种人类活动对资源的消耗导致各种不良的副产品,如空气污染物、温室气体、液体废物、污水、固体废物、毒素、热量和噪音。EUMM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已在下面的图1中说明。为了维持可持续的生活条件,必须审慎地使用投入资源,使资源能随时间不断补充,并透过各种措施,如管道末端技术、系统重新设计等,减少废物的产生,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生活质素。
图1:扩展的城市人居代谢模型来源:改编自Newman等人(1996)
点击这里查看图

识别领域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制定一套指标,以提高城市地区的宜居性,重点放在环境方面。为此,正如澳大利亚环境指标《人类住区》(1998年)中所看到的,基于领域的分类是适当的,因为这确保了专家在必要的科学或学科支持下参与制定健全的指标。在本研究中,根据基本的自然和建筑资源确定了五个领域:空气、水、土地、能源、住房和基础设施,这是维持人口和城市系统和生活质量所必需的。由于人口增长和密度通过施加消费压力和产生废物影响自然和建筑环境,人口被选为第6个领域。为了在城市环境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提高住区的宜居性,已阐明了上述确定领域的决定因素,目标是实现健康和有弹性的自然环境和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1. 人口-可持续的人口增长和密度,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费压力和产生废物
  2. 空气-保持空气质量和减少大气压力
  3. 水质水质和减少水系统的压力
  4. 土地——平衡建设用地和城市绿化,减少人口发展压力
  5. 住房——获得适当和持久的住房以满足住房的基本需要
  6. 基础设施——获得满足清洁和充足的水和卫生的基本需求的基础设施
  7. 通过可明智的使用资源和最小化废物的节能能源使用

制定的指标

指标的制订应反映出对它们将要监测的系统的彻底了解。已为上述确定的以资源为基础的六个领域开发了一套领域模型:空气、水、土地、能源、住房和根据EUMM模式建立的基础设施,以便提供一个框架,在其中可以制定宏观一级的核心指标和微观一级的其他指标。第七领域人口被视为通过各种城市活动决定资源使用强度和环境影响的主要潜在力量之一。在为已确定的领域开发模型时,重点是阐明可观察的参数,即资源投入、宜居性和废物产出,以及不可观察的复杂参数,即在城市住区中为将资源转化为各种产出而起作用的各种力量,这些力量尚未列举出来。这种方法满足指示器的特性。例如,人体健康是通过各种指标来测试的,比如温度、血糖等,而不涉及人体内部发生的复杂情况。在选择每一确定领域的指标时,都要考虑到可持续性的决定因素以及宏观一级的数据可得性和微观一级为该参数收集数据的范围。已谨慎地选择一套简明、简单、易于理解和解释的指标,这些指标在分析和科学上也是合理的。

人口

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估计,2010年世界人口为69.16亿。联合国预测,2012年人口将继续增长,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109亿左右。根据《2008/09年世界城市状况报告》,在未来20年内,世界人口的近60%将居住在城市地区,而发展中国家将以最快的速度增长。城市消耗了世界上60%到80%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预计将超过50亿,因此,如何将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的想法至关重要。在整个二十世纪后半期,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巨大增长是人口变化和从农村向城市地区大量而持续的移徙的结果。人口增长造成了全世界80%的森林砍伐和大约四分之三的耕地扩张(人口基金,1992年)。人口增长和环境退化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关系,其中一个因素加剧了另一个因素的不利影响(联合国环境研究所,1995年)。一旦超过临界污染阈值,人口在特定地区的集中就会对环境产生特别的破坏性影响。除非有适当的规划和管理,否则这种惊人的增长正日益导致城市蔓延、基础设施的压力越来越大、贫民窟的产生、贫富差距的扩大、城市服务质量的恶化以及环境污染和能源使用的增加。 India is the second most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World after China and together they constitute 37%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s per Census of India, out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1210 million in 2011, about 377 million are in urban areas.

选择指标

空前的人口增长是城市可持续性问题的根源。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压力是指减少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在宏观层面,选择建成区人口的绝对数量、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密度作为指标,界定了一个地区的承载能力和环境的再生能力以及应对人类入侵的能力。微观层面上,除了上述指标外,根据居住区/混合用地的特点,流动人口也可能是评估白天各种工作人口压力的指标之一。

空气

城市地区的空气质量取决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以及各种经济活动和能源使用类型。印度的空气污染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工业、发电机、柴火和生物质燃烧(家庭燃烧)、燃料掺假、路边灰尘、建筑活动等。改善城市地区空气质量的办法需要查明排放源,评估这些排放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贡献程度,确定需要处理的排放源的优先次序,并据此制订行动计划。城市中常见的各种空气污染物有SPM、PM10下午,25,所以2,没有X阿,,3.根据政府监测当局的各种研究,苯等。在上述污染物中,CPCB开展的国家环境空气监测计划(NAMP)监测的印度城市地区空气污染评估的主要参数是SO2,没有2和RSPM(即PM10).特别是可呼吸悬浮颗粒物对城市居民的健康构成严重的直接危害。有限公司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集中是一个全球现象,是全球变暖的原因。图2给出了EUMM模型在Air域的应用。从环境角度来看,压力在于减少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数量,以清洁空气和城市居民的健康。所以2,没有2和点10浓度已被选为宏观空气质量评估的指标,因为这些空气污染物通常在印度城市地区发现,它们的浓度在允许的限度内,表明由于各种人类活动对大气有可控的压力。有限公司2浓度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在评估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时,考虑其每年的排放量。在微观层面,除了评估SO2,没有2和点10浓度数据,通过侦察调查和利益相关者反馈,对当地区域的特征进行定性评估,以确定主要排放的主要来源和优先考虑和解决问题领域。因此,所选指标是居住能源使用的排放,商业能源使用的排放,工业能源使用的排放,燃烧的工业能源使用,车辆排放和排放量。由于SPM / RSPM浓度为城市居民提出严重的立即健康危害,通过指标在地方一级进行评估 - 铺设(黑色顶部)道路长度/道路总区的总面积和路边绿色的百分比/种植园。
图2:空气的领域模型资料来源:作者
点击这里查看图



水是地球上维持生命的基本资源之一。在城市住区中,需要水来进行各个部门的基本活动,甚至用于各种娱乐目的。在城市地区,从河流、湖泊、溪流和井中取水供家庭和工业用水。大约80%的生活用水是废水。废水处理的形式,部分处理和未经处理的污水,工业废水,雨水径流从不当固体废料堆地区,垃圾填埋场、农田、道路等在水体排放或允许在地面下沉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水污染是造成各种公共卫生问题和水生/海洋生物损失的原因。城市污水被定义为“来自社区的废物(主要是液体),可能由生活污水和/或工业排放组成”(CPCB, 2009)。根据CPCB进行的各种监测研究,城市污水是印度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大型城市中心及其周边地区。由于污染、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良、缺乏消毒以及供应系统和排水系统状况不佳,饮用水越来越达不到标准。因此,供应安全饮用水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可持续性问题,需要明确强调质量。

选择指标

图3展示了EUMM模型在水域的应用。从环境角度来看,压力在于通过减少水污染物的数量来维持水质,以便为城市居民提供清洁和安全的饮用水。为了在宏观水平上评估水源的健康状况,水质评估考虑了主要水体的平均BOD(或DO)浓度。在沿海城市地区,可以考虑沿海水的平均COD浓度来评价水污染,从而评价水质。在微观层面,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供应质量是通过对当地地区进行普查和根据利益攸关方/社区的反馈进行评估的。所选择的指标是污水处理方式(市政连接/坑/化粪池/露天排便/雨水渠)、固体废物处理(露天倾倒/雨水渠倾倒)、雨水渠径流污染(农田、/填埋场/化学工场/其他)和水传播疾病的发病率(如果有的话)。
图3:水域模型资料来源:作者
点击这里查看图

土地

土地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需要以可持续的方式加以利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住宅、商业、工业和公共设施的需求,存在巨大的土地压力。城市地区各种人类活动驱动的土地利用模式导致了各种环境问题。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土地的大规模城市化鼓励砍伐树木、破坏绿色植被以及增加硬铺区域/混凝土表面。这导致土壤侵蚀、营养丰富的表土流失,即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不透水表面的增加改变了自然水循环,减少了蒸散,减少了雨水在地面的渗透,增加了地表径流,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雨水引发的城市洪水增多。湿地和红树林等消散空间的丧失也导致了城市洪水事件的增加。此外,由于建筑和铺砌表面的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导致与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度升高。此外,在农业领域使用化学品以及各种工业和建筑活动产生的危险废物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将这些废物倾倒在土地上导致土地和地下水受到污染,这些地区的地表径流导致地表水污染。

选择指标

图4展示了EUMM模型在Land域的应用。从环境角度来看,重点是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在建设用地和城市绿地之间取得平衡,并减少由于人口发展对土地造成的各种环境影响。可持续利用土地,以满足城市的各种需要,是宜居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宏观层面的土地利用格局是主要关注居住用地、绿地和道路下用地比例的指标之一。城市绿地有助于保护当地的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通过减少反照率和太阳辐射负荷来改善微气候,防止土壤侵蚀,并通过捕获颗粒污染物来改善空气质量。绿色空间在城市体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宏观层面上评价绿色空间的充分性,选择的指标是人均绿色空间可用性和每千人口绿色覆盖面积。为了在宏观水平上评估非生产性土地,所选择的指标是卫生填埋场/危险倾倒场的土地百分比或废弃土地(如果有的话)的百分比。在微观层面,我们亦会评估土地用途模式,即不同用途的土地,包括住宅、混合用途、道路和绿地,以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并了解该地区的住宅特点。绿地面积比是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和微气候的一个指标。社区一级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地表径流率将是评估雨水导致城市洪水和侵蚀风险的另一个指标。 Another indicator at the micro /neighbourhood level is the impervious surface ratio w.r.t to the total area of the land to assess the changes in evapotranspiration rates due to increase in built and paved areas. Evapotranspiration is a collective term for the transfer of water into the atmosphere from both vegetated and non-vegetated surfaces (Wanget al。)为了评估不透水表面对城市小气候的热岛效应,需要测量不同表面的反照率。反照率是指地表反射入射太阳辐射的能力。低反照率表面吸收大部分太阳辐射,而高反照率表面反射大部分太阳辐射(Akbari et al., 1992)。不透水地表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导致城市和农村空气温差增大,这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绿地通过蒸发蒸腾释放空气中的水蒸气来降低表面温度,为建筑形式和深色表面提供遮阳,并减少能源消耗。因此,城市植被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增强了城市小气候。另一项指标是评估土地是否受到倾倒危险废物/化学品等的污染,而这些污染可由勘测调查和持份者的反馈确定。
图4:土地的域模型资料来源:作者
点击这里查看图

住房

住房是生活的基本必需品之一。这是资源的数量的主要消费者,一般是其中大部分活动的国内部门与啮合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不同方面进行交互的地方。房屋的构建涉及使用不同的材料,如混凝土,粘土,钢铁,木材等。大量的能量被消耗在建筑过程中,直接通过的材料运输和间接通过各种能量密集的材料如水泥具体化的能量钢,铝等房屋也是浪费的主要发生器既通过建筑施工过程中(拆除废料,建筑垃圾),并且还通过使用居住者(固体废物,污水等)。因此,各项建设活动,以及家庭的家务活动是大气,水和噪音污染的主要贡献者。足够的,适当的和负担得起的住房是生活质量满意度至关重要。适当的住房是指基本的物质和社会基础设施和充足的开放空间安全的住房。住房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资本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一个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的住房短缺。巨大的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农村向城市迁移在大多数印度结果的主要城市在高密度的住房(拥挤)城市的无计划增长,压力过大的基础设施,不健康的生活条件和相关的环境问题。住房危机导致楼价高企,并与不卫生的生活条件贫民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选择指标

图5展示了EUMM模型在住房领域的应用。从环境的角度来看,重点在于获得适当和耐用的、密度可持续的住房,以满足适当住房和生活质量的基本需要。人口的高增长以及由此造成的高密度和过度拥挤是城市可持续性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住房密度,即每千人的住房数量和平均家庭规模被认为是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解决过度拥挤和过度紧张的基础设施问题的指标。为了评估适当、持久和安全住房的可得性、不可得性和短缺性,宏观一级选择的指标是住在普卡住房的人口比例、住在贫民窟的人口比例和住在人行道上的人口比例。在微观一级/社区一级,选定的指标是住房密度、平均家庭规模和住房存量的耐久性和状况。
图5:住房领域模型资料来源:作者
点击这里查看图

基础设施

城市供水和卫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基本人类需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印度正面临着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向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提供基本服务和资源的严峻挑战。城市地区的生活用水、商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其他用水需要通过从河流、溪流、水井和湖泊等自然资源中取水来满足。根据印度水利部的网站,各部门的用水需求预计将从2010年的813平方公里增加到2025年的1093平方公里。根据2009年CPCB报告,全国一级城市的人均供水量为179 lpcd(人均每天升),二级城镇为120 lpcd,约78%的城市人口获得了安全饮用水。几乎80%的生活用水以废水的形式排出。根据CPCB,2009年中国一级城市和二级城镇预计共产生38254 MLD污水,其中只有35%的污水得到处理,容量缺口占总发电量的30%,这一问题亟需关注。此外,只有大约38%的城市人口能够获得适当的卫生服务。这种废水的不当收集、处理和处置是印度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大型城市中心及其周边地区。当地淡水供应受到污染,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Improper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processing and disposal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s also another major environmental concern in the urban areas in India. Various studies conducted by CPCB reveals that per capita generation rate of MSW in India ranges from 0.2 to 0.5 Kg/day and about 90%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s disposed of unscientifically in open dumps and landfills causing serious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hazards. MSW generation rate is higher in metro cities compared to smaller towns due to the changing lifestyles and increased purchasing power of urban India. Thus faced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and the accompanying growing demand and growing pollution issues, Indian cities are not able to provide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that are adequate, neither quantitatively nor qualitatively.

选择指标

图6展示了应用于基础设施领域的EUMM模型。从环境角度看,重点在于获得适当和充足的基础设施以满足清洁和充足的水和卫生的基本需求。城市供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和管理和处理废水。所有住户必须有管道供水,不漏水,并有适当的排水系统。在家庭中储存水和通过水龙头24小时供水代表着更高的生活质量。此外,社会的一部分人得不到基本用水,而另一部分人浪费用水,这是公平问题。因此,在宏观层面评估供水和污水基础设施是否充足的选定的量化指标是:人均供水、有饮用水供应的人口百分比、有管道供水满足的用水需求百分比、房内有水源的家庭百分比、人均污水产生量、有污水管道的家庭百分比以及房屋内有适当厕所设施的家庭百分比。人均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高,给垃圾收集、管理和处置带来压力,因此选择人均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百分比作为宏观上评价固体废弃物管理设施的指标。在微观层面,我们透过以下指标,对供水、污水收集及固体废物管理基础设施进行了定性评估,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馈:供水来源(市政管道供水/手泵/井/社区水龙头/水箱/其他)、管道供水可靠性(每天供水小时数)、房屋内有水源的住户百分比; mode of Sewage disposal(municipal connection/ pit/septic tanks/open defecation),percentage of households with proper toilet facilities within the premises; type of solid waste generation(domestic/commercial/industrial/hospital/hazardous), frequency of solid waste collection(regular/irregular), solid waste segregation, solid waste disposal(open dumping/bins/dalaos), frequency of solid waste transportation from dalaos(regular/irregular)
图6:基础设施的域模型资料来源:作者
点击这里查看图

能源

能源对社会和经济福祉至关重要,对一个国家的繁荣起着重要作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形式的能源是家庭部门、商业部门运作、供水、污水管网、工业制造、建筑施工、运输等商品和服务交付以及确保生活质量的必然需要。然而,能源使用与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能源是从一系列原始投入中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固有的低效率,导致产生废物副产品,如微粒、有害气体、温室气体、残留物、噪音等,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耗尽资源。此外,由于经济差异,能源消费水平不仅在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而且在同一地区的社会各阶层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以可承受的价格提供充足的能源服务,尽量减少环境影响,同时不影响资源的长期可用性,以避免未来的能源危机。这可以通过适当的燃料选择、以高效技术取代低效技术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来实现。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2013年的数据,印度是世界第四大能源消费国,仅次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印度拥有世界第五大煤炭储量,是印度的主要能源来源;电力部门占煤炭消费量的70%以上。根据2011年的同一份报告,印度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和石油产品消费国,严重依赖进口原油,主要来自中东。2011年,印度成为世界第六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印度计划将其核能发电份额从2011年的4%提高到25%。然而,印度农村地区严重依赖传统生物质,因为他们无法获得其他能源供应。根据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80%以上的农村家庭和22%的城市家庭使用传统生物质(包括木柴和作物残渣)作为烹饪的主要燃料。

选择指标

图7展示了EUMM模型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从环境的角度来看,重点是通过合理使用资源和尽量减少废物和污染物来有效使用能源。在宏观一级评价能源使用强度所选择的指标是人均能源消耗总量,而适当选择燃料的指标是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使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获得负担得起的基本能源需求的指标是有适当电力连接的家庭百分比和有液化石油气连接的家庭百分比。在微观一级,已经选择了质量指标来评价街区的布局设计和各种节约宝贵资源的措施所取得的能源效率。所选指标的建造形式秉承被动式太阳能设计原则,雨水收集规定,废水回收规定,人行道的设计,以促进步行性,并在步行距离800米内获得公共服务和交通车站
图7:能源领域模型资料来源:作者
点击这里查看图
表1:已确定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可持续性指标清单及确定的数据来源如下
点击这里查看表格

前进的道路 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或指数越来越被认为是政策分析和公共传播的有用工具。在将任何数据聚合为指标之前,都需要进行归一化,因为数据集中的指标通常有不同的度量单位(OECD手册,2008年)。建议发展一种环境绩效指数(EPI)对于印度国家层面的每个城市,在宏观层面上将识别域下的每个指标与阈值i进行比较。e各政府机构为达到绩效差距或遵守程度而为该特定指标制定的国家允许或可取的标准。

所使用的方程如下:



在那里,EPIT. 质量控制 =在时间t ' X时,c市的指标' q '的环境表现指数' EPI 'QCI.= i中城市c的指标q的观测值thyear n=评估该值的总年数P问:=指标‘q’的阈值来自国家标准,赋值为‘0’。在图形上赋值为‘0’,从其高于或低于阈值的距离判断指标的值。因此,各指标的环境绩效应从与阈值的偏差来判断。为每个城市制定扩大免疫方案的好处是,它有助于监测指标明智的环境绩效,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定问题,并在国家一级制定明确和透明的基于领域的政策。同样一个综合环保表现指数为每个城市也可以在国家层面发展,根据其环境绩效对城市进行排名,并引入基于奖励的激励机制,使其表现更好,并鼓励其在各级决策中纳入环境管理维度。它将涉及下列步骤:
  1. 使用缩放技术的比较指标的开发 - 常见规模,其平均值为零和偏差
在那里,CIT. 质量控制=城市c在时间t ' X的指标q的比较指标CIQCI.=观察到I中的指标'Q'的价值thyear n=评估该值的总年数P马克斯=指标‘q’的最大阈值来自于比较城市的指标‘q’的数据范围,赋值为‘1’2综合域指数的发展-域内比较指标的均方根


CDI.T. 质量控制= City'C'CI'CI的域为“D”的复合域索引“CDI”qdc=比较指标‘CI’值,q=1,2,......, q q=域内指标总数

发展综合环保表现指数


CEPIT. C= 综合环保表现指数' CEPI ' city ' c ' at time ' t ' CDID.=综合领域指数' CDI '为领域' d ', d=1,2,......, d d=领域总数确定的微观层面指标列表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标。应制定一个用颜色编码的环境绩效矩阵,根据适用的国家标准阈值,并根据利益相关者和社区的意见和反馈,对确定领域下的每个指标进行分类定性评分,如“差”、“中等”、“好”、“非常好”。应在社区和居民福利协会以及有关市政、公司或市政机构的大力参与下,在地方一级制订一项详细的行动计划,以改善关键领域。

参考
  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走向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牛津大学出版社
  2. 联合国,1992,“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自21世纪议程,纽约:联合国
  3. 2007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准则和方法,纽约:联合国出版物
  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指标的制定、测量和使用-参考论文,法国巴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理事会
  5. 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2004年,城市指标指导 - 监测栖息地议程和千年发展目标,肯尼亚:联合国人居署出版物
  6. 2001年欧洲佣金,迈向本地可持续发展概况-欧洲共同指标,卢森堡:欧盟委员会出版物
  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中国城市环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保总局出版物。
  8. 日本:环境省,2002,北九州计划指标相关研究报告,北九州:MoE出版
  9. 澳大利亚:环境部,1998,国家环境状况报告的环境指标-人类住区,堪培拉:环境状况,环境出版物
  10. 的Bossel,1999年,可持续发展指标:理论、方法、应用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ISD)
  11. 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可持续性指标简编(http://www.iisd.org/measure/compendium/searchinitiatives.aspx))
  12. 牛顿,P.,2001年,城市指标和城市管理,马修S.Westfall,维多利亚A.deVilla(编辑/ S),《城市管理指标》菲律宾:亚洲开发银行
  13. 联合国人口司,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的支持下(http://www.un.org/popin/fao/land/land.html)
  14. 2008年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城市国家2008/2009年 - 和谐城市,伦敦:趋势
  15. 纽曼,P.et。al,1996,《澳大利亚的人类住区——1996年环境州》,墨尔本:环境、运动和领土部(CSIRO出版)
  16. 印度政府:环境与森林部,2011-12,2010年印度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趋势,新德里:中央污染控制委员会的出版物
  17. 印度政府:水资源部(http://wrmin.nic.in/
  18. 印度政府:环境与森林部,2009-10,印度一类城市和二类城镇供水、废水产生及处理现状,新德里:中央污染控制委员会的出版物
  19. 2001年王,Q.J.et.al。,澳大利亚蒸散气候地图集澳大利亚:气象局
  20.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与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et。(ed / s),冷却我们的社区华盛顿:美国环保局
  21. 印度人口普查(2001),(2011)。有关Http://www.censusindia.net/和http://www.censusindia.gov.in/
  22. 印度政府:环境与森林,2012年,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现状报告新德里:中央污染控制委员会的出版物
  23. 《可持续城市国际》,2012年,可持续发展指标——城市如何监测和评估其成功,加拿大温哥华:SCI和CIDA出版
  24. 美国:能源部,2013,2013年年度能源展望-预测到2040年:U.S能源信息管理局(EIA)出版(www.eia.gov/forecasts/aeo)
  25. 经济合作与发展,2008年,编制综合指标手册-方法及用户指南,法国:oecd出版社(http://www.oecd.org/std/42495745.pdf)
Creative Commons许可
这个作品是根据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